1. <object id="yf5qy"></object><acronym id="yf5qy"><label id="yf5qy"></label></acronym>
    2. 安全管理網

      人員安全應急預案

        
      評論: 更新日期:2022年10月07日

      4.1、人員觸電應急程序

      首先應立即切斷電源,并根據傷勢情況具體實施救援。如果傷勢嚴重,撥打120急救中心,就近就醫,并報告站經理。

      1) 脫離電源:

      觸電急救,首先使觸電者迅速脫離電源。救護人員應立即切斷電源,如拉開電源開關、拔除電源插頭等、或使用絕緣工具、干燥的木器等使觸電者脫離電源。救護人員在救人時,要注意保護自己,在觸電者未脫離電源前不得直接用手觸及觸電者裸露的軀體和其他帶電體。

      2 ) 傷員脫離電源后的處理:

      檢查受傷者的傷勢情況,如果傷勢嚴重,可撥打120急救中心,就近就醫。檢查傷者病情應呼叫傷員或輕拍其肩部,以判定傷員意識喪失是否。禁止搖動頭部呼叫傷員。

      觸電者如果神志清醒,應就地仰面平躺,嚴密觀察,暫時不要站立或走動。

      觸電者如果神志不清醒,應就地仰面平躺,立即實施搶救,且確保氣道暢通。

      觸電傷員神志不清醒,應用看、聽、試的方法,判定傷員呼吸心跳情況。呼吸、心跳情況的判定:看——看傷員的胸部、腹部有無起伏動作;聽——用貼近傷員的口鼻處,聽有無呼氣聲音;試——測試口鼻有無呼氣的氣流。再用兩手指輕試一側喉結旁凹處的頸動脈有無搏動。

      若既無呼吸又無頸動脈搏動,可判定呼吸心跳停止。觸電傷員呼吸和心跳停止時,應立即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壓進行搶救,并確保呼吸氣道通暢。

      通暢氣道:

      (1) 觸電傷員呼吸停止時首要的是始終確保氣道通暢。

      如發現傷員口內有異物,可將其身體及頭部同時側轉,用手指取出異物;操作中要注意防止將異物推到咽喉深部。

      (2) 通暢氣道可采用仰頭抬頜法。

      用一只手放在觸電者前額,另一只手的手指將其下頜骨向上抬起,兩手協同將頭部推向后仰,舌根隨之抬起,氣道即可通暢。嚴禁用枕頭或其他物品墊在傷員頭下,頭部抬高前傾,會更加重氣道阻塞,使流向腦部的血流減少,甚至消失。

      口對口(鼻)人工呼吸:

      (1)在保持傷員氣道通暢的同時,救護人員捏住傷員鼻翼,深吸氣后,與傷員口對口緊合,在不漏氣的情況下,先連續大口吹氣兩次,每次1—1.5秒。如兩次吹氣后試測頸動脈仍無搏動,可判斷心跳已經停止,要立即同時進行胸外按壓。

      (2)除開始時大口吹氣兩次外,正??趯冢ū牵┖粑拇禋饬坎恍柽^大,以免引起胃膨脹。吹氣和放松時要注意傷員胸部應有起伏的呼吸動作。吹氣時如有較大阻力,可能是頭部后仰不夠,應及時糾正。

      (3)如果傷員牙關緊閉,可口對鼻人工呼吸??趯Ρ侨斯ず粑禋鈺r,要將傷員嘴唇緊閉,防止漏氣。

      (4)操作頻率:每5秒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

      胸外按壓:

      (1)確定正確按壓位置的步驟:

      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傷員的右側肋弓下緣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結合處的中點;兩手指并齊,中指放在切跡中點(劍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

      另一只手的掌根緊挨食指上緣,置于胸骨上,即為正確按壓位置。

      (2)正確的按壓姿勢:

      使觸電傷員仰面躺在平硬的地方,救護人員立或跪在傷員一側肩旁,救護人員的兩肩位于傷員胸骨正上方,兩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屈,兩手掌根相疊,手指翹起,不接觸傷員胸壁;

      以髖關節為支點,利用上身的重力,垂直將正常成人胸骨壓陷3—5厘米(兒童和瘦弱者酌減);

      壓至要求程度后,立即全部放松,但放松時救護人員的掌根不離開胸壁。按壓必須有效,有效的標志是按壓過程中可以觸及頸動脈搏動。

      (3)操作頻率:

      胸外按壓要以均勻速度進行,每分鐘80次左右,每次按壓和放松的時間相等;

      胸外按壓與口對口(鼻)人工呼吸同時進行,其節奏為:單人搶救時,每按壓15次后吹氣2次(15:2),反復進行;雙人搶救時,每按壓5次后由另一人吹氣1次(5:1),反復進行。

      3) 搶救過程中的再判定:

      (1)按壓吹氣1分鐘后,應用看、聽、試方法在5—7秒時間內判定傷員呼吸和心跳是否恢復。

      (2)若頸動脈已有搏動但無呼吸,則暫停胸外按壓,而再進行2次口對口人工呼吸,接著每5秒吹氣一次(即每分鐘12次)。如果脈搏和呼吸均未恢復,則繼續堅持心肺復蘇法搶救。

      (3)在搶救過程中,要每隔數分鐘再判定一次,每次判定時間均不得超過5—7秒。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搶救前,現場搶救人員不得放棄現場搶救。

      4) 搶救過程中傷員的移動與轉院:

      (1)心肺復蘇法應在現場就地堅持進行,不要隨意移動傷員;如確需要移動時,搶救中斷時間不應超過30秒。

      (2) 移動傷員或將傷員送醫院過程中應繼續搶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繼續進行心肺復蘇法搶救,在醫務人員未接替救治前不能終止。在移動過程中應使傷員平躺在擔架上并在其背部墊平硬闊木板。

      (3)應創造條件,用塑料袋裝入碎冰屑做成帽狀包繞在傷員頭部,露出眼睛,使腦部溫度降低,爭取心肺腦完全復蘇。

      5) 傷員好轉后的處理:

      如果傷員的心跳和呼吸經搶救后均已恢復,可暫停心肺復蘇法操作。但心跳呼吸恢復的早期有可能再次驟停,應嚴密監護,不能麻痹,要隨時準備再次搶救。初期恢復后,神志不清或精神恍惚、躁動,應設法使傷員安靜。

      4.2、人員意外傷害應急程序

      1) 人員發生外傷時,應首先用紗布和繃帶進行止血,防止流血過多。

      2) 立即將傷者送往就近醫院或醫療所清洗傷口和包扎。

      3) 當傷者為骨科傷害時,除非在急救員或醫生的指導下,否則不能去移動一個傷員。

      4) 但是有時候傷員處在一個可能遭進一步傷害的險惡環境,不得不移到一個安全的環境中去,采取的辦法是用毯子、擔架或棉被抬。

      5) 假如現場只有另外一個人,而且必須要讓傷者脫離危險環境,最好的辦法是借助衣服,拖拽傷員的頭部。

      6) 深度的切傷和擦傷都有破傷風的危險,因此需要醫生進行治療,止血之后,應用肥皂和清水進行清洗,再用繃帶包扎,在此過程中,要保持手的干凈。

      7) 將情況報告站經理。

      4.3、突發性疾病或重大外傷應急程序

      員工發生突發性疾病或重大外傷時,首先向120急救中心求救或用其它車輛派員護送病人到醫院搶救,并隨時與急救中心保持聯系,按急救中心要求進行急救,及時通知站經理及其家屬。

      4.4、傳染性疾病應急程序

      當發現站內員工發生傳染性疾病時,首先向120急救中心求救,并暫停營業;疏散站內顧客并向顧客說明原因,使顧客能及早檢查身體;設置警戒線,通知公司值班室及其家屬;待病人送交醫院后,對加油站進行全面消毒處理,打開窗戶使室內通風;清理傳染性特別強的疾病病人(使用的)物品,要進行(采?。┓贌?、深埋等方法處理,防止病菌擴散;對其它員工要送醫院檢查,確認是否被傳染,并加強自身觀察,一有不良反應及時求醫診治;如醫療機構有特殊處理要求,則按醫療機構要求執行。

      4.5、食物中毒應急程序

      1)當員工發生食物中毒時,首先向120急救中心求救或用其它車輛派員護送病人到醫院搶救,并馬上停止就餐,保護就餐現場并保留就餐食品;

      2)對其他就餐員工要送醫院檢查,確認是否中毒,并加強自身觀察,或聽醫囑;

      3)并要及時上報站經理或撥打110報警。

      4.6、高溫中暑應急程序

      高溫中暑的分型: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溫環境中工作一定時間后,出現頭昏、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癥狀、體溫正?;蚵杂猩?。

      2、 輕度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癥狀外,出現面色潮紅、大量出汗、脈搏快速等表現,體溫升高至38.5度以上。

      3、 重度中暑分為(1)熱射?。菏且蚋邷匾痼w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熱平衡失調使體內熱蓄積,臨床以高熱、意識障礙、無汗為主要癥狀。(2)熱痙攣:是由于失水、失鹽引起肌肉痙攣;(3)熱衰竭:主要因周圍循環容量不足,引起虛脫或短暫暈厥。

      在室內通風差和站外露天作業時等高溫場所工作時易造成高溫中暑等事故,威脅人身安全。

      中暑的預防:

      1、廣泛宣傳中暑的防治知識,使職工掌握防暑降溫的基本常識。

      2、夏季前做好生產場所、值班室、辦公室空調、通風設備的維護,確保職工良好的工作環境。

      3、在夏季高溫作業中,做好職工防暑降溫工作,調整作業時間,提供含鹽0.3%清涼飲料、防暑降溫藥品發放要及時到位,保證職工身體健康。

      4、對有心血管器質性疾病、高血壓、中樞神經器質性疾病、明顯的呼吸、消化或內分泌系統疾病和肝、腎疾病患者應列為高溫作業禁忌癥。

      5、在夏季高溫期間物業公司醫務管理人員定期到生產現場進行巡回檢查,發現有關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和處理。

      6、必要設施及物資準備:在高溫作業場所應在醒目位置設立警示標識;在夏季高溫來臨前應及時配置和發放含鹽飲料、防暑降溫藥品等物資;在夏季高溫作業中,做好對各有關工作場所通風降溫設施的配置和完善。

      中暑事件的應對

      當在高溫條件下,現場的工作人員如果發現某工人出現先兆中暑或輕度中暑癥狀時應應迅速處理立即采取急救,同時匯報公司值班室,接到通知后,迅速趕到事故現場,組織處理事故。

      (1)迅速將中暑者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

      (2)用濕毛巾敷頭部或用冰袋置于中暑者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若病人能飲水時,可給病人大量飲水,水內加少量食鹽。

      (3)病人呼吸困難時,應進行人工口對口呼吸。

      (4)暫時停止現場作業,對工作場所的通風降溫設施等進行檢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環境溫度。

      (5)如出現重度中暑、中暑人數較多或病情較重時,應立即組織送往當地醫院。

      網友評論 more
      創想安科網站簡介會員服務廣告服務業務合作提交需求會員中心在線投稿版權聲明友情鏈接聯系我們
      日韩自偷自拍亚洲欧美好吊妞|久久总和av男人的天堂|国产小u女在线未发育|国产在线不卡精品第11页

      1. <object id="yf5qy"></object><acronym id="yf5qy"><label id="yf5qy"></label></acronym>